..

《反脆弱:从无序和不确定中获益》札记

什么是脆弱,是在意外面前不堪一击,脆弱不喜欢意外。一般提到脆弱的反义词,往往想到的是强韧,强韧不代表不脆弱,只代表在意外面前不那么不堪一击,强韧和脆弱从某种程度来看是相似的,都不太喜欢意外。那有没有什么词可以代表事物喜欢意外的特性呢?很遗憾,没有,所以,作者 Taleb 创了个新词,即反脆弱(antifragile)。

脆弱害怕意外,喜欢平稳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不平稳,那就尽可能预测它,预测之后制定策略干预它,妄图使得意外变成意料之中。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精准地预测,一个是如何精明地干预。世界真的可预测吗?世界如此随机,变量复杂到远远超出我们能做出预测的程度,预测是天真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可能基于对未来的错误预测做出精明地干预呢。作者提了一个我觉得非常棒的关于预测的例子,「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往往通过回顾历史来推断所谓的最糟情境,并据此估计未来的风险,这种方法被称为“压力测试”。他们往往将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衰退、最惨烈的战争、最不利的利率波动或最低的失业率作为对未来最糟糕形势的精确估计。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以下矛盾:这个所谓的最糟形势在发生时,已经超越了当时历史的最糟形势。可是,这个关键的逻辑却被忽略了。」同样的,天真的干预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森林的定期火灾清洗了这个系统中最易燃的树木,令其没有机会继续繁衍。而系统性地预防森林火灾以确保“安全”的措施,却将导致下一场火灾的程度更加惨重。」

教鸟儿如何飞行是愚蠢的,我们不会因为教授了鸟儿飞行的相关理论后鸟儿扑翅起飞,而误认为鸟儿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事先学习了理论。实践和理论也存在这样的矛盾,我们并不是将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是在实践中创造理论,就像大多数学科的基本认识都是基于实验得出的一样。「进化不依靠叙述故事,只有人类才需要;进化也不需要为“蓝色”指定一个称谓。」知道什么是错的,远比知道什么是对的更有价值,太多看似正确的知识,只会让我们忽略了基本的东西,更何况当下正确的事情,极有可能在未来被推翻,而错误的知识,却不那么容易变得正确。我们不需要了解所有信息以保证事事正确,只要保证不做明显错误的不明智的事情。就像那个农夫所说,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时间是脆弱性最好的证明。脆弱的东西,在长久的时间面前,无论如何干预,总是逃不过消逝的命运。我们的地球已经运转了约 40 亿年,这是依靠强韧性无法做到的。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非自然的东西需要证明其利益,但自然的事物则不需要——根据我们早先阐述的统计原理,大自然比人类更少让我们上当。在一个复杂的领域,只有时间——很长的时间——才能成为证据。」

有一类不太道德的事是通过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来获益的。诚如作者所论述,「现代化的最严重问题在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的恶意转移,也就是说,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却(不知不觉地)受害。」此类行为诸如医源性损伤,任何依靠妄图做出精确预测谋生的人带来的问题,等等。这部分受限于篇幅,浅显归纳易导致断章取义而带来误导,还是去看看书中具体的论证吧。

两年前当我意识到过载的信息只会徒增焦虑后便不再关注噪声了,这让我的生活简单轻松了很多(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改变让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像个严肃的小老头 orz),在我如此行动后,我看到了作者在《随机漫步的傻瓜》中提到的类似的观点(生活中充满噪声),深以为然,看这本书也是因为这个作者看的,我实在太认可他的观点了(诸如随机的世界,不可预测的未来),作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很新奇,也很带有启发性。